重庆农商行:以“三管齐下”扎实开展“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宣传活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为扎实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工作,切实帮助农民、务工人员、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今年6月以来,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称“重庆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人行重庆营管部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要求,专门制订宣传活动方案,组织辖内各分支机构积极开展2023年“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活动,助力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


(相关资料图)

6月7日,重庆农商行开州支行走进紫金村为老年人开设“银龄学堂”。重庆农商行供图 华龙网发

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强化精准施策靶向宣传

按照人行重庆营管部对“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重庆农商行第一时间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有统有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成立“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拟定全行宣传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推动本次宣传活动走深走实。

据悉,该行围绕“渝小妹”IP形象,将金融知识通过微信图文、宣传折页、短信、横幅、短视频等形式展现,精准聚焦农民、务工人员、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帮助其掌握自身亟需的金融知识,合理选择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抑制盲目投资冲动和过度消费,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运用正当途径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

同时,该行积极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志愿者团队,按照金融服务“老有所依、幼有所育、新有所属”目标,精准施策、靶向宣传。如为老年人开设“银龄学堂”,提供智能手机应用、防范金融诈骗、手机银行功能体验等科普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为在校学生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内容包括理性消费、电信诈骗形式和危害、正确的理财观念等;为新市民群体开设“助力课堂”,运用网格阵地开展非法集资宣传、金融政策宣导等,为新市民营造满满“家乡”归属感。

积极动员、形式多样,强化全面覆盖多频宣传

充分依托“点多面广,人熟、地熟、当地情况熟”等传统优势,重庆农商行充分发挥网点阵地宣传作用,结合区域特点及受众需求,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模式,充分释放“1+1>2”聚合效应。

据悉,该行以营业网点为宣传主阵地,积极营造良好厅堂宣传氛围,通过摆放宣传折页、海报,播放宣传标语,设置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常态化教育宣传。同时,结合受众人群特点,开展厅堂微沙龙主题宣传,为广大金融消费者送去贴近生活、实用有效的金融知识,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增添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频度,辐射更广大的客户群体,重庆农商行还通过客户微信群、员工朋友圈等渠道,转发微信图文、短视频等,向客户发送普及金融知识短信,做细、做深、做实、做透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

6月9日,重庆农商行江津分行走进杜市中学开展“金融课 校园行”主题宣传活动。重庆农商行供图 华龙网发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强化走村串户场景宣传

除了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模式之外,重庆农商行所辖分支行以“志愿者宣传员”为抓手,发挥其人熟、地熟、当地情况熟等优势,积极发挥“志愿者宣传员”作用,将金融知识送进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有效打通了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还通过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等联合举办“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商圈、企业等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把金融知识送到群众手上,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和好评。此次宣传活动还特别注重对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该行各营业网点积极对接养老服务中心、老年社区、乡村偏远地区,为老年人普及理财、反假货币知识,利用典型案例揭示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常见手法,引导老年客户提高资金安全意识,警惕金融诈骗陷阱,切实保障自己的养老钱,防止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认真践行‘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安民’理念,持续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继续加大对农民、务工人员、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走访宣讲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模式,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普及水平积极贡献力量。”重庆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